未來教育新焦點:專注自己、關懷他人、理解世界
分心世代的孩子,需要哪些內在力量?步調快速的世界,具備怎樣的能力才能開創未來?
三管齊下的專注力,社交與情緒學習結合系統思考,提供父母家長、教育工作者、親子專家必備的教養新觀點!
前往購買
推薦序
慧目洞見的教育趨勢
文/ 楊俐容
在不斷推陳出新的出版國度,有些書熱鬧一陣,仍難逃被束之高閣的命運;有些書則不只甫上市就以雷霆萬鈞之勢席捲讀者目光,還能以暮鼓晨鐘之姿打動大眾人 心,甚至掀起劃時代的觀念移轉和行動改變。彼得.聖吉的《第五項修練》以及丹尼爾.高曼的《EQ》,都是屬於後者的曠世鉅著。由這兩位名家聯手創作的《未 來教育新焦點:專注自己、關懷他人、理解世界》則除了展現相互激盪的智慧外,更散發著濃烈的教育關懷。
丹尼爾.高曼在出版《EQ》一 書之後,親自投入兒童與青少年的EQ教育,並成為目前風行全球的「社交與情緒學習」(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, SEL)方案的重要倡導者。他在本書中集結許多學校的推展經驗,分享此類方案對於提升孩子學習、促進孩子成長的顯著成效。SEL方案包含自我覺察、自我管 理、同理心、社交技能以及明智抉擇等能力,這些高EQ的重要元素又可以被化歸成兩大群組,也就是對內在自我的專注力,以及對他人的專注力。
彼得.聖吉除了以企業經營、組織管理上的創見聞名遐邇外,也持續關注並實際參與教育改革。他認為系統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能力,特別是在這個環環相扣的地球 村時代更顯重要,而孩子本來就具有系統思考的潛能,因此教育應該跳脫傳統「標準答案」的教學模式,好好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,讓孩子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 出一輩子受用的系統智慧,從而產生成就感與效能感。這種思考後果的解決問題能力就是本書所說的第三種專注力──對外在世界的理解,同樣是高EQ不可遺漏的 環節。
教給孩子知己知彼,放眼世界的新能力
高曼和聖吉提出的是一種「知己知彼, 放眼世界」的大能力。在這個高度分心、人際疏離的APP時代,這三管齊下的專注力將幫助孩子從科技獲益而非受害、善用資訊而非目眩神迷,享受情誼而不致在 人群中無聊孤寂、日漸成熟而不讓長大這項任務無限延期。更重要的是,這本書不但指出專注力的重要性,更提供具體可行的專注力鍛鍊工具,讓所有關切教育、有 心改變的人擁有可信賴又容易操作的方向盤。
在我投入社區營造、親職教育與兒童青少年工作將近二十年的歷程中,學習型組織的價值和永續 經營的運作模式,以及EQ的重要性與後天養成的可能,都是相當具有啟發性的重要概念,也提供我非常多可以實際操作的方法和技巧。甚至可以說,正是這些先行 者的創見,激發我號召心理學領域的專業團隊,一起為孩子編寫EQ教育課程教案,並成立非營利組織培訓志工夥伴,攜手推動EQ教育的普及化。
本地EQ課程的交流經驗
去年四月,我目前擔任理事長的非營利組織「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」和勇源基金會、《親子天下》合辦了「國際EQ教育論壇」。在南北兩場的分享交流後, 與會的美日專家相當訝異臺灣擁有本土自創、豐富精采的EQ課程,對於學校和社區、老師和家長攜手合作,創造親師生共同成長的學習體系更是讚譽有加。臺灣教 育當局的開放、學校行政的積極、輔導系統的主動、專業教師的投入以及家長志工的熱情,在在令他們驚豔不已。對我和所有志工,以及看到EQ的重要性,嘗試在 現行教育體制中找到可行方法,連結外界資源為孩子提供高EQ成長鷹架的教育界夥伴而言,最大的感動則在於來自日本渡邊教授的回饋:「We are on the right track!」
高曼和聖吉主張:認知與情緒兩系統互相整合,才能產生最好的學習成效;認知學習可以善用科技,但 社交與情緒學習則無法脫離真實的人際互動。此外,他們也認為三管齊下的專注力之培育,除了好的課程,更需要延伸至家庭和社會;唯有家長和老師攜手、學校和 社區合作,透過教室和家庭自然和諧的雙向流動,才能幫助孩子邁向成熟。這和我們在台灣推動EQ教育的模式不謀而合;我們確知重視孩子的「社交與情緒學習」 以及「系統思考能力」是對的事情,也確信以非營利的模式,結合社區力量和學校攜手推動EQ教育的普及化是對的做法。
本書末章提到目前 與EQ和系統思考相關的課程已深入全球一至五%的學校,而根據對「改變」的相關研究,當十至二○%的人認真實踐新方法並展現成果時,就能產生一種群聚效 應。高曼和聖吉說:「我們離群聚效應不遠,只要同心協力,便能在十年內達到真正的轉捩點。」推動EQ教育多年,我確實感受到臺灣教育現場對於此類課程的迫 切需求,也從學術界的實證研究以及合作學校輔導系統的回饋,看到相當動人的成效。我深信作者提出的願景指日可待,臺灣已走在趨勢尖端,但需要更積極、更開 放的教育思維,以及更多老師與家長的共好作為。衷心祝禱臺灣貢獻集體智慧於人類社會,為這一波慧目洞見的教育趨勢推波助瀾!
慧目洞見的教育趨勢
文/ 楊俐容
在不斷推陳出新的出版國度,有些書熱鬧一陣,仍難逃被束之高閣的命運;有些書則不只甫上市就以雷霆萬鈞之勢席捲讀者目光,還能以暮鼓晨鐘之姿打動大眾人 心,甚至掀起劃時代的觀念移轉和行動改變。彼得.聖吉的《第五項修練》以及丹尼爾.高曼的《EQ》,都是屬於後者的曠世鉅著。由這兩位名家聯手創作的《未 來教育新焦點:專注自己、關懷他人、理解世界》則除了展現相互激盪的智慧外,更散發著濃烈的教育關懷。
丹尼爾.高曼在出版《EQ》一 書之後,親自投入兒童與青少年的EQ教育,並成為目前風行全球的「社交與情緒學習」(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, SEL)方案的重要倡導者。他在本書中集結許多學校的推展經驗,分享此類方案對於提升孩子學習、促進孩子成長的顯著成效。SEL方案包含自我覺察、自我管 理、同理心、社交技能以及明智抉擇等能力,這些高EQ的重要元素又可以被化歸成兩大群組,也就是對內在自我的專注力,以及對他人的專注力。
彼得.聖吉除了以企業經營、組織管理上的創見聞名遐邇外,也持續關注並實際參與教育改革。他認為系統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能力,特別是在這個環環相扣的地球 村時代更顯重要,而孩子本來就具有系統思考的潛能,因此教育應該跳脫傳統「標準答案」的教學模式,好好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,讓孩子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 出一輩子受用的系統智慧,從而產生成就感與效能感。這種思考後果的解決問題能力就是本書所說的第三種專注力──對外在世界的理解,同樣是高EQ不可遺漏的 環節。
教給孩子知己知彼,放眼世界的新能力
高曼和聖吉提出的是一種「知己知彼, 放眼世界」的大能力。在這個高度分心、人際疏離的APP時代,這三管齊下的專注力將幫助孩子從科技獲益而非受害、善用資訊而非目眩神迷,享受情誼而不致在 人群中無聊孤寂、日漸成熟而不讓長大這項任務無限延期。更重要的是,這本書不但指出專注力的重要性,更提供具體可行的專注力鍛鍊工具,讓所有關切教育、有 心改變的人擁有可信賴又容易操作的方向盤。
在我投入社區營造、親職教育與兒童青少年工作將近二十年的歷程中,學習型組織的價值和永續 經營的運作模式,以及EQ的重要性與後天養成的可能,都是相當具有啟發性的重要概念,也提供我非常多可以實際操作的方法和技巧。甚至可以說,正是這些先行 者的創見,激發我號召心理學領域的專業團隊,一起為孩子編寫EQ教育課程教案,並成立非營利組織培訓志工夥伴,攜手推動EQ教育的普及化。
本地EQ課程的交流經驗
去年四月,我目前擔任理事長的非營利組織「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」和勇源基金會、《親子天下》合辦了「國際EQ教育論壇」。在南北兩場的分享交流後, 與會的美日專家相當訝異臺灣擁有本土自創、豐富精采的EQ課程,對於學校和社區、老師和家長攜手合作,創造親師生共同成長的學習體系更是讚譽有加。臺灣教 育當局的開放、學校行政的積極、輔導系統的主動、專業教師的投入以及家長志工的熱情,在在令他們驚豔不已。對我和所有志工,以及看到EQ的重要性,嘗試在 現行教育體制中找到可行方法,連結外界資源為孩子提供高EQ成長鷹架的教育界夥伴而言,最大的感動則在於來自日本渡邊教授的回饋:「We are on the right track!」
高曼和聖吉主張:認知與情緒兩系統互相整合,才能產生最好的學習成效;認知學習可以善用科技,但 社交與情緒學習則無法脫離真實的人際互動。此外,他們也認為三管齊下的專注力之培育,除了好的課程,更需要延伸至家庭和社會;唯有家長和老師攜手、學校和 社區合作,透過教室和家庭自然和諧的雙向流動,才能幫助孩子邁向成熟。這和我們在台灣推動EQ教育的模式不謀而合;我們確知重視孩子的「社交與情緒學習」 以及「系統思考能力」是對的事情,也確信以非營利的模式,結合社區力量和學校攜手推動EQ教育的普及化是對的做法。
本書末章提到目前 與EQ和系統思考相關的課程已深入全球一至五%的學校,而根據對「改變」的相關研究,當十至二○%的人認真實踐新方法並展現成果時,就能產生一種群聚效 應。高曼和聖吉說:「我們離群聚效應不遠,只要同心協力,便能在十年內達到真正的轉捩點。」推動EQ教育多年,我確實感受到臺灣教育現場對於此類課程的迫 切需求,也從學術界的實證研究以及合作學校輔導系統的回饋,看到相當動人的成效。我深信作者提出的願景指日可待,臺灣已走在趨勢尖端,但需要更積極、更開 放的教育思維,以及更多老師與家長的共好作為。衷心祝禱臺灣貢獻集體智慧於人類社會,為這一波慧目洞見的教育趨勢推波助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