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交情緒學習風潮 減少孩子行為問題, 增進學業表現
社交情緒學習風潮 減少孩子行為問題, 增進學業表現
發表日期:2017-11-01
近年來,情緒教育逐漸受到重視,全世界掀起一股社交情緒學習(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,簡稱SEL)風潮。因此,如何透過有系統的課程教育學生,成為一種新興的學習工程。例如:
.2002年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球140個教育單位,發布社交情緒課程實施原則。
.2007年,歐盟在馬爾他大學成立歐洲社交情緒能力組織,推動有實證基礎的預防介入策略,並幫助歐洲的孩童發展社交情緒能力。
.2015年3月,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ECD)的一份報告指出,社交與情緒技能的力量,是促進社會進步的技能。
.世界經濟論壇(WEF)先後在2015年和2016年發布報告,提到SEL的重要。2015年WEF指出,接受過社會情緒訓練的學生,比沒有接受訓練的學生,平均成績高出11%,而且能更好管理壓力與抑制情緒,在學校也會有更好的表現,擁有更好的自我認知。2016年WEF更明確指出,學生在21世紀應具備的技能,可以透過社交情緒學習得到提升。
美國:跨州共同訂定社交情緒學習標準
在美國,相關的發展已超過20年。包括伊利諾州、西維吉尼亞州,以及堪薩斯州等8個州,都在去年加入學業、社交及情緒學習推廣協會(The 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, Socials, and Emotional Learning,簡稱CASEL,暢銷書《情緒智商》(EQ)作者丹尼爾.高曼(為創始成員之一)的跨州合作計畫,共同訂定「社交情緒學習標準」。此舉不僅被美國教育人士認為是邁向社交情緒學習的關鍵,也意味新一波的推動計畫即將展開。
社交情緒學習領域專家、也是CASEL創會成員之一的美國賓州州立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教授馬克.葛林伯格(Mark T. Greenberg),今年九月受邀來台,參加2017情緒教育國際論壇,除了暢談SEL的重要性,也分享PATHS課程的成功經驗。
PATHS是由葛林伯格發展出來的SEL課程,全名是「促進替代思考策略」(Promoting Alternative Thinking Strategies),推出至今30年,全球有4千多所學校,是最廣泛使用的社會情緒教育課程。葛林伯格在論壇上指出,研究顯示,社交情緒學習可以提升學生情緒管理技巧、減輕壓力,除了減少行為問題,也能增進學業表現。
台灣:培訓家長志工,將EQ課程帶進校園
面對SEL成為教育領域的世界潮流,台灣今年8月生效並實施的「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」也將情緒列為六大領域之一。不過,在小學,情緒和社交仍屬於融入課程,並沒有被獨立列在課綱。
相較於國際積極推動系統性的EQ課程,台灣還在起步,未來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,但民間仍有許多有心人士意識到情緒教育的重要,多年來致力推廣EQ課程,協助孩子克服情緒的困難。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就是其中之一。
芯福里先是從2000年在北投社區推動國小高年級學生的情緒教育開始,隨著需求增加,2014年正式成立全國性的協會,目前每年能培訓的志工家長約3000人次,有高達6萬名學童受惠;2004年至今,已經有超過30萬名學童上過課。2016年芯福里更遠赴北京市,培訓4所中、小學的種子教師,協助當地推動兒童青少年的情緒教育。
芯福里採用家長擔任志工方式,將EQ課程帶進校園。協會負責聘請專家學者,開發出適合小學生的情緒教育課程,定期舉辦免費的親職講座和志工培訓課程,志工爸媽結訓後,再取得學校和班級導師的同意,以協同教學模式入班服務。在課堂上,志工爸媽以說故事、演話劇和玩遊戲等方式,帶著小朋友透過體驗、討論和思考,進行EQ教育。
EQ課程有助於班級經營和學習氣氛
台北市石牌國小校長吳勝學指出:「老師發現,學生上了EQ課程後,班級經營和學習氣氛變好了。」他舉例,今年6月初,近5百名應屆畢業生在學校活動中心參加升學輔導座談,大熱天卻冷氣故障,學生仍安靜坐著聽講,出人意料之外。吳勝學說:「這群孩子從四年級開始上EQ課,所以知道在那種狀況下如何調適情緒。」
有別於一般學校由志工家長端先推動EQ教育,新北市樂利國小則是由生命教育老師先察覺EQ的重要性和急迫性,邀請校長一起行動,鼓勵家長參加芯福里志工培訓課。校長楊宗時打趣的說:「自從EQ教育進到學校之後,輔導室和學務處的生意就下滑了。」
專訪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楊俐容
家庭教育是EQ教育基礎
在大環境急速變遷,孩子比過去更早熟、面臨更多壓力源,也更容易發生情緒問題的現在,聘請專家編寫EQ教材、免費培訓志工幫助孩子提高EQ的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,是台灣EQ教育的重要推手。致力推廣情緒教育多年的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楊俐容,觀察台灣的現況:「政府確實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,以及情緒教育的重要。」她指出,目前推廣的困境之一是,由於社交情緒教育沒有列在課綱裡,老師必須額外挪出時間處理,不同的老師有不同想法,每所學校的看法也都不同,只能尊重學校與老師的自主性。
另一個困境是,有心事、想去輔導室諮商的孩子,往往因為擔心被貼上「心理有問題」的標籤而卻步,學校的輔導人力也嚴重缺乏。楊俐容說:「其實按規定,輔導老師應該要負責預防教育,但現在所有學校的輔導人力不足,光處理後端個案就忙不完,根本無法再做預防教育的工作。」也因此,目前幾乎都是由志工爸媽將課程帶入小學的班級。
只是,家長畢竟沒有受過完整的訓練,外界會有疑慮,對此楊俐容有不同意見。她認為,家庭教育是EQ教育成功的基礎,台灣的模式也未必不好,家長授課有其動人之處,且家長和孩子的相處時間最長,情緒教育本來在家裡就應該做。
楊俐容表示,志工的授課當然無法和老師相提並論,家長主要是負責起頭,只要達到70%的效果就算成功,後續仍然是交給學校來做。楊俐容也強調,只要預防教育做得好,不僅對孩子有益,也有助於老師解決課堂上遇到的問題。
相較於國際積極推動系統性的EQ課程,台灣還在起步,未來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。
民生國小EQ課程
志工媽媽持續不懈,親、師、生三贏
2017年9月25日,來自美國的知名社交與情緒學習領域專家葛林伯格教授,參加了一場EQ教育的觀摩活動。台北市民生國小的課堂上,站在講台的志工媽媽「可樂阿姨」始終面帶微笑,透過隨身擴音麥克風,用活潑生動的口吻授課,和小六的學生互動。
可樂阿姨以福爾摩斯為例子,帶著孩子從投影機呈現的圖像,做出合理的推論。被點到名字的學生可以盡情表達自己的看法,不用擔心標準答案,現場氣氛輕鬆愉快。講師透過教材提供的思考訓練,引導孩子正確判斷問題在哪裡,了解自己常見的煩惱,也預防可能的問題產生。
民生國小的EQ課程是從珊玉等志工媽媽開始。她們參加芯福里的培訓課程之後,深刻體會情緒管理的重要,2008年將EQ教育帶進民生國小其中一個班級。由於教學品質獲得老師的認同,志工媽媽士氣大振,大規模招兵買馬,掛在家長會志工團下的EQ教育組也正式成軍。
從5、6位志工媽媽開始,EQ教育在民生國小的校園播下種子。在學校和家長的支持下,2011年如願全面入班服務,現在三年級下學期到六年級上學期的學生都要參加EQ課程。志工代表受訪時坦言,起初由於老師原本備課量就很重,一天也只有8堂課,要額外再塞入EQ教育,部分老師的確實有所顧慮,但家長持續溝通爭取,再加上好口碑,終於有所突破。如今,民生國小的EQ教育課程,親、師、生三方合作愉快。除了志工傾力引起學生的興趣,老師也願意從旁搭配協助,包括和學生再討論,加深印象;或者以家庭聯絡簿等方式告知家長上課的情形。
志工媽媽分享授課經驗表示,當然也遇到會抗拒的小學生,有的說不想上課,有的孩子利用這段時間看課外讀物,志工媽媽也不強迫孩子參加。她們抱持的態度是,即便孩子做自己的事也沒關係,只要在課堂內聽進了任何一句話,相信對孩子的成長過程都會有幫助,EQ教育就算成功。事實上,因為教材很有趣,有些本來拒絕聽課的孩子,後來也慢慢能夠接受。
至於孩子接受EQ課程後的改變,志工媽媽分享,曾有班級經常發生掉東西的情形,學生的鉛筆、橡皮擦、水壺突然就找不到,也不知道到底是被誰拿走,這個班級接受EQ教育之後,掉東西的狀況就變得少之又少。
也有志工回憶,有一次,她的孩子覺得老師講話的語氣讓他很不舒服,後來孩子運用EQ課學到的方式,勇於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感受。結果雙方誤會獲得解決,老師也才知道,原來自己的疏忽傷害了孩子,連忙說抱歉。
EQ課程不只幫助學生找到情緒控制的方法,父母也在無形中受益。有學生學習「身心放鬆術」後,回家發現爸爸下班後情緒低落,馬上現學現賣,帶著爸媽依口訣操作,事後還童言童語的寫下:「爸爸學了身心放鬆術,回家才不會罵媽媽」的逗趣字句,志工們每每憶起都覺得好笑。
走過9個年頭,民生國小EQ教育組的志工人數不斷成長,目前已接近70人,不僅幫校內學生上課,甚至有餘力跨校服務。志工媽媽不斷學習,用心備課,跟著孩子成長,她們深信,孩子的學業成績要好,情緒穩定相形重要。